大连碳纤维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法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

来自:大连民庆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-04-28
摘要:大连碳纤维加固​增大截面法作为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常用方法,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加固效果和结构。

大连碳纤维加固增大截面法作为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常用方法,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加固效果和结构。本文将系统介绍增大截面加固的施工准备、关键工序、特殊工艺应用以及质量验收标准,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。

施工前的准备工作

结构鉴定与设计交底是施工前的首要工作。结构是否需要加固及加固程度应通过结构可靠性鉴定确认。进行结构加固设计前,对已有结构进行检查和鉴定,全面了解已有结构的材料性能、结构构造和结构体系以及结构问题和损伤等。施工团队应仔细阅读设计文件,理解设计意图,特别关注新增钢筋的布置、连接方式以及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处理要求。

现场勘查与测量同样不可或缺。施工前应对原结构进行详细测量,确定构件实际尺寸,与设计图纸核对。同时检查原结构的损伤情况,如裂缝宽度、混凝土剥落程度、钢筋锈蚀状况等,这些信息可能影响最终的施工方案。

卸荷措施是确保加固效果的关键环节。加固一般都存在新加部分应力滞后问题,为了使新旧结构尽可能共同受力,加固前应尽量卸去原结构所承受的荷载。完全和精确的卸荷可采用千斤顶反向加载,简单的卸荷可仅移去活荷载,并控制施工荷载。对于梁式构件,可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卸荷;对于柱、墙等竖向构件,则需通过调整上部荷载分布来实现卸荷。

材料与设备准备应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安排。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、细石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,必要时可使用膨胀混凝土减少收缩。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,规格符合设计要求。界面处理剂可选择高标号水泥浆、环氧树脂胶或专用混凝土界面剂。施工设备包括凿毛工具、钢筋加工机械、模板支架、混凝土浇筑设备等,均应检查其完好性。

关键施工工序与技术要点

表面处理工序是增大截面法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。施工时应把构件表面的抹灰层铲除,对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,并将表面凿毛,要求打成麻坑或沟槽。规范要求坑或槽深度不宜小于6mm,麻坑每100mm×100mm的面积内不宜少于5个;沟槽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或200mm。采用三面或四面法加固梁或柱时,应将其棱角打掉,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咬合作用。

表面处理完成后,需清除混凝土表面浮块、碎渣、粉末,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。如构件表面凹处有积水,应用麻布吸去。这一步骤至关重要,任何残留的灰尘或杂质都会影响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。

大连碳纤维加固界面处理剂施工是另一个关键控制点。为了加强新旧混凝土的整体结合,在浇筑混凝土前,在原有混凝土结合面上先涂刷一层高粘结性能的界面结合剂。常用的界面结合剂包括高标号水泥浆或水泥砂浆,掺有建筑胶水的水泥浆、环氧树脂胶、乳胶水泥浆及各种混凝土界面剂等。界面剂应均匀涂刷,不得漏涂,涂刷后应及时浇筑新混凝土,避免界面剂干燥失效。

抗剪连接钢筋设置能显著提高结合面的抗剪能力。必要时可在结合面凿小坑,埋入∮10短钢筋,其长度为100~150mm,伸进、出坑面各半,间距宜为200~300mm呈梅花状。插入短钢筋后灌建筑胶砂浆、环氧砂浆或乳胶水泥等,确保短钢筋与原有混凝土的牢固连接。

新增钢筋施工需特别注意与原钢筋的连接。加固钢筋和原有构件受力钢筋之间采用连接短钢筋焊接时,应凿除混凝土的保护层并至少裸露出钢筋截面的一半。对原有和新加受力钢筋都进行除锈处理,在受力钢筋上施焊


首页 联系电话 邮箱